英格蘭
「原本我們跟他們是一邊一國」
- - 蘇格蘭對英格蘭的評論
「基本上就等同是英國了」
- - 一般人對英格蘭的評論
英格蘭 (England) | |
![]() 國旗 |
![]() 國徽 |
國家格言:我們才是天朝 | |
國歌:天佑女王 | |
自然地理 (實際管轄區) | |
![]() | |
首都 | 倫敦 |
最大城市 | 倫敦 |
面積
| |
時區 | UTC+0 |
人民生活 | |
官方語言 | 英語 |
人口
| |
政治文化 | |
政治體制 | 構成國 |
女王 | 伊莉莎白二世 |
首相 | 戴維‧卡梅倫 |
經濟實力 | |
貨幣單位 | 英鎊 |
國家資料 | |
國家代碼 | GB |
國際域名縮寫 | .uk |
國際電話區號 | +44 |
英格蘭(England),是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構成國之一,基本上可以說是英國的構成主體,因為不僅英格蘭的首都就是英國的首都,英語就是英國的官方語言,甚至於英格蘭政府實際上跟英國政府根本是同一個,一個機構兩塊牌子。
歷史[編輯]
早在石器時代的時候在這裡就已經有人出沒定居並形成聚落,只不過在當年沒有人在乎這個地方,因此這裡的鄉民們就過著幾萬年的河蟹日子。
公元前54年,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御駕親征打到這裡,因此大不列顛島的南半邊就河蟹納入羅馬帝國的版圖之內,而也形成後來英格蘭及蘇格蘭南北一邊一國的局勢。公元44年在羅馬帝國皇帝的批准下正式將英格蘭一帶劃為行省並開始了和盤踞在蘇格蘭的蠻族展開了為期366年的長期南北對抗。
公元410年,在當年羅馬帝國也分裂為一邊一國,而西羅馬帝國因為皇帝無能而家道中落,甚至於連首都羅馬都給蠻族入侵打劫還燒成廢墟,自然就管不上天高皇帝遠的大不列顛島,所以西羅馬帝國宣布放棄這裡,而在大不列顛島也各自成立了「戰國七雄」。
在公元10世紀以前,大不列顛島除了島上的各國互相狗咬狗打來打去之外,就連維京人及丹麥都趁機亂入。直到公元927年有人統一了原本是羅馬帝國的南半邊並成立了英格蘭,而北半邊的蘇格蘭老早就在西羅馬帝國放棄大不列顛島時就獨立好了,自此又開始了南北朝的時代。而且英格蘭及蘇格蘭的王室相互娶兒嫁女,也形成了表兄弟關係。
公元1603年,因為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指定傳位給已經是蘇格蘭國王的外甥,因此自此開始了英格蘭及蘇格蘭共有同一個國王及女王的時代,儘管在政治制度上仍舊是一邊一國。
公元1707年,英格蘭和蘇格蘭聯合一起併吞了一直以來沒有人關心的威爾斯,結束了表面上是一邊一國但實際上是三國演義的大不列顛島。公元1800年又併吞了愛爾蘭,正式定名國號為「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當然也確定了今天在旗杆上飄的「米字旗」。
1922年因為愛爾蘭有高達八成的面積脫離英國獨立建國,因此國號只得再正名為現在使用的「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政治[編輯]
英格蘭的國家元首就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而實際上英格蘭政府就是英國政府,當然英格蘭的國會也就是英國國會也是同一個。
經濟[編輯]
英格蘭在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中是經濟實力最強的構成國,因為英格蘭的首都就是英國的首都,當然最有錢的有錢人當然是往倫敦擠。
而且英格蘭有巨石陣還有麵包可吃,據說就連沒有人找得到在哪的霍格沃茨魔法學校也是在英格蘭境內,而帶動了英格蘭的觀光業發展。
國防[編輯]
英格蘭的國防就是英國的國防,而且英國的一些主要的國防設施有高達八成就在英格蘭境內。
參見[編輯]
| |||||||||||||||||||||||
這些在過去都曾經是日不落帝國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