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
“这是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
- - 中华民国对行政院的评论
“其实官大没啥用”
- - 台湾人对行政院的评论
院长 | 林全 |
副院长 | 林锡耀 |
秘书长 | 陈美伶 |
任命者 | 总统 |
任期时间 | 没有保障,随时可能给 轰下台 |
成立日期 | 1928年10月25日 |
授权法源 | 中华民国宪法 |
组织法规 | 行政院组织法 |
机构类型 | 中央一级行政机关 |
所在地址 | 台北市中正区 忠孝东路一段1号 |
内部单位 | 16处、3室、1会 |
附属机关 | 10部、6会、2总处、2署、 7委员会、2直属机构、 3独立机关 |
任务编组 | 2会、2室、3中心 |
机构员额 | 理论上有621人,包括7至9名 政务委员,但据说实际上 只有3个人在上班 |
机构网站 | 行政院网站 |
行政院,是中华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以通俗的说法就是“内阁”。尽管总揽的事情虽然多,但是实际上没啥决策权而且经常要为总统钦定所捅下的篓子背黑锅。
在公元2000年之前,依照惯例会荣升当到行政院院长的人其实就是准备接班当下一任的总统,所以多半可以随着总统一起当八年,毕竟没有人会注意到原来行政院的院长及部会的狗官们可以因为总统的一句话随随便便就可以隔天不用来上班了。
虽然依照中华民国宪法规定是行政院对立法院负责,但除了行政院院长及各部会的狗官经常得例行性的得到立法院去接受立法委员的脑残嘴炮攻击外,事实上除了总统外,没有人能让行政院的那些官爷们下台。
沿革历史[编辑]
中华民国最初的内阁是“国务院”,阁揆称之为“国务总理”,尽管机构及职称不一样,但都一样是只要总统一句话都得下台。
在中华民国建国初期的时候能当得上总统的,每个人手上都有几杆枪,谁敢违抗总统的旨意就是直接拖出去毙了。所以中华民国的国务总理其实只是秉承总统的指令办事的奴才。
民国17年(1928年),因为中国国民党以武力推倒了原本就已经陷入狗咬狗危机的北洋政府,首次完成了政党轮替。因此重新筹组内阁,而新的内阁就正名为“行政院”,而阁揆就改叫做“行政院院长”。
为了有别于先前的国务总理,新改组的行政院院长尽管头衔职称逊了点之外,在施政职权上其实比国务总理要来得管用,因此行政院院长也成为了中华民国实际掌权的人物,到后来大家不抢着当虚位的国家元首,反而改抢当行政院院长。
行政院掌握了中华民国高达九成的行政职权,当然也成为人才或是政客的最终升迁目标。
组织架构[编辑]
行政院的组织架构分为直属单位、附属单位及只是挂名根本不像附属的附属单位,而各单位的职务编制也历年来更动好几回,其中一直以来没有改制过的单位只剩下内政部、外交部、国防部、财政部、经济部及交通部。
历任阁揆[编辑]
中华民国的历任行政院院长尽管都是人才,但有高达八成都没有人在乎是谁?不过在公元2000年之后,差不多沦为只会攀附总统权势的奴才或是奸巧的政客之流。